羊毛党随处可见,但有时候薅羊毛一不小心就会被反薅。近期,有人在火车上花一块钱薅羊毛就被盗刷信用卡了。
起因是有两名旅客购买了火车上推销的低价商品半月后,银行卡分别被盗刷了3.8万元和1.87万元,警方调查后发现,这是一种普遍的盗刷手段。
01
盗刷防不胜防
经警方查明,两名旅客被盗刷是因为不法分子陈某以商品推销员的身份搭讪,诱导以每袋1元的价格通过POS机刷卡购买促销特产,以此窃取旅客银行卡数据经专业诈骗人士张某进行盗刷取现。
张某曾有诈骗前科,本次案件中曾多次向陈某邮寄POS机,并助其盗刷他人信用卡。在调查过程,警方还发现张某盗刷的资金在几经辗转之后都会流向何某,何某曾多次向卢某大额转账,原来自2022年12月以来与卢某森、韦某平交往密切,3人多次出现在广东东莞、广西玉林等地。
据了解,警方抓获85名涉案人员,其中不仅有张某通过发展陈某等下线实现跨多地作案,还涉及POS机改装行为。其中上述3人与深圳某企业高级技术员戴某柏在网上结识后共同学习改装POS机和制造伪卡技术,以此完成盗刷和诈骗犯罪。目前警方在涉案工具中提取梳理了一千余条银行卡信息,涉及全国25省83市1015名被害人,涉案总价值高达一千余万元。
近年来还有不少不法分子打着优惠活动、免费赠送POS机等名义获取持卡人信息,利用这些信息复制出伪卡进行盗刷。
还有人利用手机软件隔空盗刷他人账户,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小额“免密免签”功能默认开通等条件盗刷账户内资金。不法分子会向持卡人发送短信,打着医保社保、快递理赔、ETC禁用等名义诱导持卡人向指定网站输入自身信息实施盗刷。
隔空盗刷中还有一种短信嗅探的手段,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正常接收短信的情况下,通过植入木马或者设立伪基站的方式获取用户短信内容,一些重要验证码也可能被获悉,导致持卡人对这种盗刷防不胜防。
02
打击盗刷犯罪
由于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只靠持卡人保护自己的重要信息已经难以遏制盗刷、电信诈骗行为的发生,公检法、银行、支付机构等联合对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打击防范。
公检法有相关条例明确约束非法售卖个人信息行为,对盗窃个人信息的行为也会追究责任,此前公安部还曾开展“净网”专项行动,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。
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盗窃他人资金数额达到某个标准,其行为就会构成盗窃罪,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。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来看,非法盗刷可能要面临罚款以及有期徒刑。
此外,支付机构近期也明确规定了不能随意修改POS机信息及内部构造,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有人违反259号文相关政策导致出现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随着监管持续从严,不法分子的作案空间不断被收缩,未来任何通过银行卡、POS机、支付账户产生的交易都会被严查,一些异常交易的行为更容易被发现,比如银行会针对涉及异常交易的银行卡进行限额,也能尽可能减少持卡人资金受损的比例。
